礼服.杂志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礼服 礼仪 解密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其他] 手杖、文明棍释义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一楼
版主 发表于 2019-1-18 11:24:14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       手杖,俗称拐杖,古时又名“扶老”。东晋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曰:“策扶老以流憩,时矫首而遐观”,就是明证。从古到今,手杖都是老年人的常备之物。文人到年迈时,也就多有以此题诗吟咏的。清人田松岩的《手杖》诗:“月夕花晨伴我行,路当坦处亦防倾;敢因持尔心无虑,便向崎岖步不平!”颂手杖而寓哲理,兼发“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的情怀。构思新巧,想象逼真,可谓独具匠心。 唐、宋也崇行扶杖礼尚,以兴惜贤敬老之风。唐代名将李靖,因年老有足疾,上表恳请引退;贞观八年,唐太宗特下优诏,加授“特进”,且亲授“灵寿杖”,以“助足疾也”。此杖顶端饰有龙头,不拄在腰间,而是杖高过头顶二三尺,是一种权力的象征,为历代帝王赐予少数开国元勋或忠门父祖之赠礼。
       《元史》中载:“石天麟年七十余,常(宪宗)以所御金龙杖赐之,封爵如故。”这种“金龙杖”,堪称百杖之首。过去,王公贵族中的男性老人用“龙头杖”,女性老人则用“凤头杖”,至今在京剧道具中仍常见。其实,古时扶玉杖者,多为皇亲国戚和王公贵族的长者,食有佳珍,衣有绫罗,行有翠辇,故皆愿长寿无疆。古诗云:“手持十节龙头杖,不指虚空即指云。”表达了扶长龙头杖的“尊老”渴望寿比天高的幻想。
       自古以来,文人雅士常寄意于杖,“杖有铭,所以寓劝诫之意”。清人曹廷栋其竹杖铭曰:“左之左之,毋争先,行去自到兮,某水某山。”所谓“左之左之”者,是指扶杖当用左手,则右脚先向前行;杖与左脚即随后,步履方稳顺。宋代大儒苏东坡《定风波》词云: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,意喻手杖作为老人行动护身之具,且自刻别有新意的《杖铭》借以自警:“于乎危,于忿是,于乎失道于嗜欲,于乎相忘于富贵。”此中,道出了使人真正会产生危险的是缺乏修养、气度急躁、贪图享乐、损人利己、腐化堕落。读来句句掷地有声,字字诙谐动人。

民国老叟手杖


古代出土的内藏利刃的手杖剑,可防身

       文明棍是伴随人们能步行而开始使用的工具, 即手杖,有木制的,又有金属制造的;既有镶宝石的,又有图案的,甚至镏金的,又叫“司的克”(stick)。
       旧时西方的绅士平时喜欢拿一根精致的手杖以示风度和身份,与他们笔挺的身姿和礼服相应,成为西方绅士的招牌形象。民国年间,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,也喜欢拿一根手杖。这条手杖到了中国,就被称为文明棍了。

       ——摘自《百度百科》

       文明棍有三大好处:

       一、从穿着打扮上够得上绅士,或够胆拄上一根文明棍的人,首先会接受社会的检验。若行为举止称不上绅士,自然会被周边的人讥讽。

       二、手持文明棍,会大大提高绅士们在街头遇到偷盗、抢劫、调戏欺凌妇女等丑恶现象时,挺身而出的机率。
       三、 文明棍的生活用途主要有两个,平衡和支撑,或者完全可以归纳成一个作用,平衡的支撑。 如今文明棍不仅作为行走时减负的工具,还是绅士的象征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✉ 投稿|版权声明|礼服简介|苏ICP备15040141号-1|苏印电商  

GMT+8, 2024-11-24 05:39 , Processed in 0.084490 second(s), 8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